时间:2022-11-05 19:19:18 | 浏览:2
无论因何私有化库卡,在准备全面收购这家企业的关键时间节点上,美的两任有国际财务管理背景的CFO先后离职,都让美的的这起收购案再生疑云。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炜祺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不到一年时间,美的集团就先后更换了两任CFO,数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这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2月23日,美的集团(以下简称美的)发布公告,宣布新一轮人事调整,新任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人才官(CPO)分别由钟铮、赵文心担任。二人先后于2002年、2004年加入美的,在美的任职近20年。
1月29日,原美的CFO蔡伟定辞职,其于2021年4月就任美的CFO,任期不足一年。他的前任,原美的首席财务官Helmut Zodl也于2019年10月宣布就职,2021年1月辞职,任期仅一年多。根据美的年报,Helmut Zodl在任期间,年薪税前高达777万元。对此,美的方面对两人离职,给出的解释均是:个人原因。
连续两任CFO在较短时间内离职,令外界心生疑窦。多位资深产业观察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这么频繁的离职动作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据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观察发现,多年来,美的从外部聘请来的中高层,大概率会离职,因为很难融入美的的企业文化。一位美的内部人士也对《中国企业家》证实了这一说法,“美的很多高管都是在校招时进来的,后来才一步步走上管理层,虽然这几年美的也引进了不少外部高管,但离职率很高。”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家》翻阅过往公告发现,除上述两位前CFO,过去一年,美的还有两位副总裁级别的高管离职或职务调整,分别是副总裁刘敏和副总裁肖明光。其中,肖明光曾任美的集团财务总监,刘敏曾任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副总裁兼库卡集团监事会成员等职务。也就是说,仅一年时间,美的管理层有四位副总裁级别或以上的高管先后离职或发生职务变动,其中三位曾任财务相关负责人。
针对上述管理层人事变动频繁等问题,《中国企业家》第一时间询问美的方面,其官方回应称:这属于正常人事变动,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科技企业的人员自由流动是行业常态,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态。
位于广东佛山的美的集团总部。摄影:史小兵
另一方面,近些年美的多元化投资也在全面加速,在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以及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涉足,美的先后投资德国库卡集团、菱王电梯、合康新能以及万东医疗等企业,而且几乎都是大手笔投资。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表示,“美的投资未来,要敢于进行颠覆性投资。”所以,自2017年1月6日,耗资292亿元收购库卡机器人开始,美的就开启了其颠覆性投资之路。但因其投资的大部分业务与美的自身业务并不相关,所以也遭到了外界的质疑。
对此,梁振鹏称,“美的这几年的多元化布局都跟自身业务关联性不强。而且这些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仍需要美的的家电业务去输血,从财务上来看,这是危险的。连续两位从外部聘请的CFO都离职,也许是在财务工作过程中,双方产生了一些理念冲突。”
从两位前CFO过往履历不难发现,双方都有全球化工作背景。
据公告显示,蔡伟定在进入美的前,曾于2011~2015年就职于摩根大通,担任执行董事负责北亚区并购业务;2015~2019年就职于华兴资本,担任董事总经理兼并购业务部联席主管;2019~2021年就职于汇丰银行,负责亚洲区科技类并购业务。
而Helmut Zodl则是一名外籍人士,他是奥地利籍财务专家,其先后任职IBM和联想集团不同大洲和Advance Auto Parts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其中,蔡伟定的过往履历更侧重于并购业务。而Helmut Zodl在2020年2月,曾担任过美的子公司库卡机器人的董事。
众所周知,自2017年巨额收购德国库卡以来,美的就想尽办法试图加速库卡机器人中国业务的整合。甚至在当年,美的宣布携手库卡和Servotronix(高创),从家电企业转型为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为战略的“全球化科技集团”。目前很难界定,这两位CFO是为整合库卡中国业务引进来的,或是为美的投资并购业务储备人才。